侨界风采
   人物访谈
   作文大赛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江阴侨联 -> 人物访谈 -> 文章内容

刘维:勇往直“潜”探索深海世界
作者:未知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21/12/13 18:48:08  发布人:jywgl

  随着科技发展,上能通天,下能入海已不再是幻想,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未知深海世界的探索。从最初的人工潜水到潜水艇再到现在的水下机器人,海底世界的探究之路一直在继续。刘维就行走在探索之路上。
  刘维作为中科探海的创始人,大学时代便与海洋结下了密切的联系。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时一直在研究水下机器人。毕业以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并任职。刘维曾前往比利时皇家军事学院攻读博士后,在那里刘维发现,虽然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海洋探测设备在欧美国家很常见,但国内水下作业设备大都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设备却落后”。
  这一情况让刘维心中很不是滋味,而2013年的一场海洋展,直接促成了刘维“海洋智能高清探查”创业之路。在2013年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上,刘维和他的伙伴们与参展商及业内人士交流后发现,国内参展的企业很多,但海洋智能高清装备领域几乎没有国产装备的身影,90%以上的都是代理商和国外海洋仪器产品供应商。
  “国内水下领域相关的各科研院所的技术实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只缺工程化、批量生产和商业化应用的东风。”于是,刘维决定投身其中,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这一现状。“在这个信息社会,必须依靠创新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总是引进就会永远落后他人。”
  回国后不久,刘维就开始琢磨着研发一款本土的“水下机器人”。任申真、张作琼等多位核心成员的加入让这个梦想有了强大的团队基础,“他们都是国内水下机器人行业的专家,因为志同道合我们走到了一起”。
  经校友介绍、实地考察,三人最终决定在张家港发展,“这边水系多,方便做测试,民营经济发达,找配套设备的制造商很方便,而且市场秩序规范,整个城市建设很适合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刘维表示。
  2015年,刘维领衔的团队获得了张家港市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入选张家港市创业型领军人才重点项目,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旗下军民融合投资领跑企业“中科创星”投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科探海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科探海专注于海洋智能高清探查设备的研发生产,一方面契合了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家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自我的价值。这也是刘维创立中科探海,选择从中科院“下海”的原因之一。“公司创立伊始,中科探海生产的产品对标的就是欧美同类型的产品,发展至今,在全球海洋高清智能探查领域,我们的产品已经可与欧美同行比肩。”刘维介绍说。
  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当前,中科探海的客户主要包括水利、交通、渔业、油气、安防等多个行业。其中,水下机器人、高频高清侧视成像声纳等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在我国千岛湖、太湖、长江等多处水域取得大量典型应用案例。应用行业包括目标搜探、海洋调查、长委监测、交通救助、水下考古等。
  如今,中科探海已走过6个年头。从当初仅三人的创业团队到现在公司估值已高达近十亿元,成为市场和资本追捧的行业“隐形冠军”。公司拥有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学设备相关的核心专利近40项,在苏州、深圳、青岛等地建有分公司和客户服务中心,在张家港拥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谈到我国水下机器人的发展阶段,刘维表示,国内做水下机器人的第一阶梯队伍依然是以研究所和高校牵头,以产品研发和项目研发为主,水下机器人所呈现的广阔“水下蓝海”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定会让国内企业成长更快,部件级产品的追赶会优先,甚至在某些细节上会超越国外产品。
  据行业调查分析,2020年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总值约为580.65亿元,其中资源勘查类、安全检测类、搜索救援类以及商业应用的市场规模位列前四,分别为241.5亿元、194.3亿元、68.3亿元、63亿元。
  刘维扎根高端海工装备行业十五年,一直践行着“开创中国高端海工装备品牌”的理念。现在,虽然国内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和欧美有所差距,但在刘维看来这是因为国内研发人员、单位将产品研发出来后很少投入商业化使用所导致的。
  “在发展智慧海洋的战略助推下,我国对水下机器人的需求仍将扩大,预计至2025年还有2-3倍的增长空间。”刘维称,成为水下无人机的“大疆”是中科探海的愿景,这也将激励着他继续前行。(完)


江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9号 电话:0510-86860853 传真:0510-86860853 邮编:214431
苏ICP备2022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