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定制的衣服生产时间仅需3600秒,这在海澜云服智慧工厂已成为现实。“相较于传统工厂的生产方式,我们智慧工厂在服装生产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小批量服装定制只要7天,就可以完成其他工厂一个月的产量。”海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智慧服饰领域,集团旗下公司海澜之家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不断迭代产品、服务和体验。目前,海澜云服智慧工厂已落地投产,并成功入选江苏省5G工厂项目。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省委书记信长星10月在江阴调研时强调,要促进绿色转型,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探索新路径。其间,信书记在调研海澜云服智慧工厂时说,数字经济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希望海澜集团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优势,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上走在前、做示范,推动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跃升为更有竞争力的朝阳产业。殷殷希望化为发展的强劲动力,海澜集团正积极顺应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抢抓产业创新的重要窗口,在服饰零售、智能低碳、文体旅游等领域持续发力,构建起以服装为主体、以新消费和碳中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两翼的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江阴聚力打造“345”现代产业集群,先后出台“345”产业集群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三年行动计划,引导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攀高、追新、聚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围绕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等重点环节,我市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绿提”,近3年累计技术改造投资超600亿元。在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精品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硫化、冲边、预洗到灯检的生产流程已由传统的分段式整合为一条自动化产线,配置人员从原先的3人减少为1人。“改造升级后,不仅减少了60%的人工,也缩短了40%的生产周期。”该公司胶塞生产部经理曹春娣介绍,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每天25吨的物料需要人工搬运50次,现在现场的物料由AGV(智能搬运机器人)转运,整个生产过程按GMP标准对车间生产进行管控。今年,华兰还建成投用了预充式包材制造中心,生产注射笔卡式瓶铝盖复合垫片等预充式包材,依托自动化产线,让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华兰早期的产品是密封弹性体,预充式包材主要生产组件以及给药系统,给我们的客户提供全套的包装服务以及后期给药系统的升级服务。”该公司预充式包材橡胶生产经理曾凡奎说。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9个、省级智能工厂4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星级上云企业375家。
自2021年启动“34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以来,江阴推动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加快创新转型、整合提效,引导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去年,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上升至37%。其中,高端装备产业有望在今年成为全市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有望在明年成为第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针对5G通信、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未来产业,江阴统筹利用科技人才、创投基金、“科创飞地”、科创载体等资源,积极开展以投带引、孵化培育等工作,推动有序建链、加速培育,为未来发展布局新赛道、打造新优势。精心绘好产业链图谱和产业创新地图,大力引进优质高端项目,需要集中连片可用的地块作为支撑。实施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以来,全市共腾退提升土地2.1万亩,形成可用产业用地1.26万亩、集中连片超千亩地块5个。
市工信局副局长俞卫东表示,接下来,市工信局将聚力打造“345”现代产业集群,落实强链延链补链各项措施,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增量、提质量,以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工改促集聚、引育结合强链条,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更好服务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