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季扎是江阴历史上见诸文字记载最灶的一位名贤,2500多年来,有关他三让王位避耕延陵的故事在江阴广为流传。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有4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即季扎。季扎德才超群,素有“贤公子”之誉。按当时礼仪规定,王位应传于嫡长,但寿梦一心想让才智过人的季扎继承王位。然而深明礼仪的季扎坚决辞让。
寿梦25年(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长子诸樊暂时接任王位,待丧期结束,他遵父命要让位季扎,朝廷上下也都拥戴季扎,但季扎又一次辞让。他离家来到芙蓉湖西马鞍山下,即今江阴申港镇东南的舜过山下隐耕。
诸樊执政13年后,在攻打楚国时中箭身亡。弥留之际宣布传位于余祭,并遗命今后兄弟依次相传,务让季扎有朝一日成为吴国国君。因季扎避耕之地属吴国的延陵邑,余祭就把延陵赐为季扎的封地,故季扎杯遵称为“延陵季子”,江阴也被称为“延陵古邑”。余祭在讨伐越国时被越国的俘虏刺杀,而余昧也于继位的第四年病故。这时,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再一次辞让。于是立余昧的长子僚为王,不料诸樊长子阖闾不服,后派专诸刺杀了王僚,要把王位交给季扎。季扎不受,他对阖闾说:你刺杀了君王,我要是受你王位,岂不是与你一起篡位作乱?你杀了兄弟,我要是再杀你,岂不是叔侄相残?今后,我再不与你相见了。从此,季扎避耕于延陵,终身不再入吴国都城。
公元前485年,季扎病逝,享年92岁,死后葬于申港西南的申浦河畔。后人在他的墓旁建了季子祠及十字碑亭,以缅怀这位先贤。
季子墓在申港镇西南隅现申港中学内。其墓表面为砖砌粉刷,呈圆茼形,下部大,上部略小,底部直径稍大于墓的高度,墓高约逾常人,顶部未砌砖,露出墓土。墓前正中,竖立一块墓碑,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字体为古篆,相传这10个字为孔子所书字大径尺,体势奇伟,世称“十字碑”。
抗战时期,季子庙被夷为平地,片瓦未留。“十字碑”也毁于战火,所幸有拓片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