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石溪
我家四个子女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一起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三个在国外(一个在奥地利,两个在美国)。记得当初我大儿子邹钢第一次出国留学,我送了他一把二胡和《刘天华创作曲集》,他到维也纳以后经常练习,还到电视台演奏过。在二胡声中,他展示了故土的灿烂文化。以后他回国,又收集了毛泽东诗词和大批古典文学作品。在海外,他一方面接受先进科学,一方面传承祖国文化。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国外的子女们仍然依照中国习俗,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除夕吃年夜饭,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并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传递浓浓的思乡之情。
有一年,这三个在梅村老家劳动过的孩子,回国后一起去老家看望了儿时的同伴,伙伴们相见喜出望外,亲如一家,一边抽着外国烟,喝着中国茶,一边谈起各自经历和儿时趣事,沉浸在温馨的友情与乡情之中。
国外的子女们,学到了一些先进文化,不忘报效祖国。1999年,我女儿邹晓蕾回国参加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之后,申报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和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在201名申报者中,54名获该年度资助,她被获准了,一年回国一次,在北京进行科研工作。在此以前,她每年回国,总要到南京、北京等地作学术讲座,汇报最新科研成果,这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的这项基金之后,与国内科学家合作研究,效果就更好了。她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准备十分认真,常常搞到深夜。有一次她从江阴去北京,带了厚厚一堆文件材料和演示胶片,我看了很感动。她带去的,也是海外学子对祖国的一片心意啊!
三个在海外的子女,现在都已成家。他们的孩子都学习中文,有的在中文学校学,有的在家里学。这些小孩有时情愿说外国话,认为中文难学,他们的父母就耐心地进行辅导,从国内买了动画片、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指导学习,引起兴趣,现在五个小孩都会说中国话。他们的父母从小就告诉他们:咱们的根在中国!为了培养小孩对中国的感情,好几年,他们都带着小孩,全家回国,还到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去参观,让他们看到:故乡是美丽的,中国是伟大的!
2000年6月,我孙女潇潇回国度暑假,突然发高烧,在江阴人民医院小儿科穿刺骨髓,确定为脑炎,顿时全家都出动到医院去了。我儿子邹颖也从美国赶回来,大家非常紧张。在小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精心治疗后,到7月初,潇潇终于痊愈出院了,而且没有后遗症。我女儿晓蕾正在法国作学术报告,闻讯也打电话来,了解情况后,心里一块石头也落了地。大家从这件事情深深感到江阴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的高尚医德和高超技术,内心非常感激。从此,海外学子的心与祖国、与家乡贴得更紧了。
我的三个子女虽然生活在海外,但他们还是心系祖国,对家乡更是梦牵魂绕。我们作为父母,也到美国、奥地利住过不少时间,谈到祖国的进步和发展,大家无不欢欣鼓舞。1998年7月,海外三家11人和我们父母两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塔拉哈西团聚了,大家畅谈各自的生活,谈到家乡,谈到祖国,心情十分激动、兴奋。当时我写了一首诗:“平日分居三大洲,今朝欢聚忆从头。历经多少风和雨,情系故乡热泪流!”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家三个子女已从留学生长大成为海外华人教授和科技人员了。由于祖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他们还是保存着一颗中国心和悠悠故土情。最近几年,每年总有人回国,小孩像潇潇她们也感到祖国的温暖可爱,几次回来都很快乐。好在当今世界,信息、交通都很发达,对他们而言,“海内存亲属,天涯若比邻”,来去很方便。我们国内现在有了“留联会”,好比又有了一个“家”,生活也更丰富多彩了,海内外联系将更紧密了。
邹石溪——原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其长子邹刚为计算机博士,在奥地利技术学院工作;二女儿邹晓蕾为气象博士后,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教授;二儿子邹颖为硕士,在美国夏普公司任工程师。